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白云深处有为家 作者:初吻江湖

    分卷阅读430

    “生个孩子而已。”宪宗皇帝紧张之余还是想办法给自己放松的,例如跟小女儿玩一玩。

    万妃摸了摸还没见型的肚子:“女人生孩子,就像是过鬼门关,皇爷,贞儿生的时.....

    “朕一定守在门口!”宪宗皇帝张口就来。

    万贞儿生两位公主的时候,宪宗皇帝真的守在“门口的,别人就没这个待遇了。

    宪宗皇帝最后依然枕着万贞儿的胳膊睡着的,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依赖贞儿了,没有她在身边,自己连觉都睡不着了。

    一夜过后,吃早饭的时候,也没见人来报喜,宪宗皇帝出门上朝去了。

    万贞儿带大公主送走了宪宗皇帝,就抱了小公主,喂她吃了点早饭,派人去打听打听,柏妃怎么样了?

    柏妃今日生产,柏珍恰好当值,心里默默的等待,大外孙子的降生....

    第285章 日食,皇子降生

    这一天,吴有为在家整理自己的书房以及账目,这已经是六月份了,半年了,该总结一下...... 结果尚铭尚公公来了。

    这一天,柏靖也在家老实的养伤加等着喜.....

    这一天,后宫气氛很凝重,女人们都在等着

    ....

    这一天,万通跟在宪宗皇帝身边,上朝,听大臣们议论国政。

    此次议论的是海外的农作物,这会儿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去年的粮食到五六月份就吃的差不多了,百姓们都开始吃野菜了,不过今年他们还有余粮可以果腹。

    经过种植,他们发现玉米的好处很多,它的适应性很强,耐旱、耐瘠,耐风雨,病虫害少,山地、坡地和新垦地都可栽培,不必非要良田才能种植,这样一来,它就不和稻麦争地了。

    据说煮熟晒干的话能放上几年,比稻米还耐储存。

    光是这些优点,就足够堵住大臣们的嘴,而且这粮食高产啊!

    当然,现在的玉米亩产也就八百斤,可是比起亩产最多的麦子也才五百斤而言,这简直是个天文斤数!

    再加上大明如今粮食都指着南方,可是南方就那么多人,就那么多田地,且多数还是不能收粮税的,少数收粮食的地方,尽管有罗伦的双季稻、三季稻支持,也不能一层地皮刮几次啊?

    不过如果北方寒冷之地能种植玉米,亩产比麦子高不说,又耐储存,简直是边军屯田种植的不二选择。

    武将们是支持的,毕竟受惠的可是边军。

    所以很快,这个推广的折子全体通过。

    还有人惦记辣椒,宪宗皇帝笑道:“辣椒、番茄、士豆等物都一起推广,不用一样一样的来,不过辣椒要跟茶叶、盐巴一样,跟外族交易的时候,不可降价。

    这还是吴有为给出的主意呢。

    酿酒需要粮食,虽然外族喜欢烈酒,可大明的粮食不多。

    所以,跟酒一样有驱寒作用的辣椒,完全可以替代白酒!

    不过吴有为不知道的是,万通跟宪宗皇帝更狠,他给的那酒精酿造的方子,用的不是麦麸皮、稻草等物么?那个不是粮食,但是酒精伤身啊!

    只要自己人不喝,外族该喝... 就让他们喝好了!

    这样的话,辣椒驱寒,酒精度数还高,更让外族人喜欢。

    喝的酒精中毒眼睛瞎了,活该!

    当然,卖酒的时候,说这是药酒,度数高,辣,可以清洗伤口,不可喝。

    他们自己不听话,关他们什么事儿?嘿嘿嘿......

    正说着热闹的时候,突然,外面天黑了!
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”宪宗皇帝立刻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就听外面“哐哐哐”的声响,万通立刻就站在了宪宗皇帝的殿前丹陛下,抽出绣春刀:“护驾!”

    “天狗食日了!”

    众臣面面相觑,柏珍脸色铁青!

    《明史》记载:六月癸丑朔,日有食之。

    而在莫灵山庄,吴有为正在跟尚铭在书房里喝茶吃点心。

    尚公公是来聊天的,顺便取取经,因为他建了个养老院,专门养老公们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养老院?”吴有为嘴角抽了抽:“专门给那些老公们养老送终的地方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“尚公公点头:“宦官有人养,老公们,就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宦官,就是宫内阉割的人,通常称为公公,也有叫太监的,但是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宦官都能叫太监。

    因为太监也是一种官职,要一步步的晋升,才能成为宦官,中国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,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。

    到了明朝有“净军”一词,是指由宦官组成的军队。

    唐甄在《潜书》中这样描绘宦官:“望之不似人身,相之不似人面,听之不似人声,察之不近人情。

    而太监老了会去哪里?
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皇帝不会让老太监们留在宫里,更不能死在宫里了。

    如果看见不能干活了,太监要么自动告老,要么被安排出宫。

    出宫前,通常讲点人性的会发放一些遣散费。

    等这些太监出了宫门,那真是两眼一描黑,不知道去哪里。

    这也是大部分太监走的路。

    当然也有很多例外,比如有钱有权的太监多半在外面收了养子。

    养子有良心的话,会派辆马车来接一下,保他安详晚年。

    要是再有钱有权一点,像清末的小德张、李莲英,都有私宅。还有唐朝的大太监们,上班就回自己的私宅住。

    他们退休就简单了,回到私宅享清福就是。

    不过古代社会还是有人文关怀的。

    为了让这些太监安度晚年,专门设置了行业公会,给太监们安排晚年生活。

    当然这个公会是需要交钱的,这就是为什么太监们都拼命捞钱的原因之一。没钱的呢?

    那怎么办?

    也有收容机构,政府或者是太监行会设有太监养老处,挂的牌子多是寺庙、祠等等,比如清朝有一个褒忠护国祠,专门收留太监。

    吴有为觉得尚铭现在有慈善家的意思了,他好好发展下去,会成为一个大善人。

    以往他做慈善,还真没见过老公们。

    俩人商量了一下,吴有为借鉴后世的那些养老院,给出了几个主意,等尚铭要走的时候,他拦住了尚铭。

    “公公如此大义,有为赞助您一千两。”吴有为拿了一千两银票给他:“好好安顿老公们。

    “探花郎给的.... 给的安家银子。”尚铭激动不已:“您放心,咱家一定全花在老公们的身上!”

    刚说完,天就黑了!

    俩人目瞪口呆了一下,纷纷往外跑,尚铭尚公公惊的连银票都没拿!

    天,上的日头都黑了,柏香儿在生产,外头哐哐哐的时候,她一惊,加上外面天黑了,产房里头虽然也有

    分卷阅读430

    -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