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对于景华琰的安排,梅贤妃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,她甚至主动让宫人收拾好后殿的偏殿,做好了接纳韩才人的准备。
    慕容昭仪也很随意,对此并没有任何意见。
    周宜妃闹得这一场事端,就这样风平浪静过去了。
    待尚宫局来禀报已经准备好宫室和家具之后,姜云冉亲自去了一趟锦绣宫。
    这是姜云冉入宫之后,第一次踏入锦绣宫的大门。
    满宫嫔妃,除了太后偶尔来看望大皇子,基本无人会主动踏入锦绣宫。
    谁也不愿意主动招惹周宜妃。
    其实姜云冉并不讨厌她,周宜妃总是嘴上不饶人,却什么坏事都没做过,一身尖刺或许都是为了自保,她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大皇子。
    不过周宜妃总是喜怒无常,因为大皇子的身体状况,她一会儿生气,一会儿高兴,也对旁人戒备深重,根本无法与之相交。
    姜云冉不会自讨没趣,平日里同周宜妃不过点头之交,若无必要,也不会来锦绣宫走这一趟。
    今日她刚踏入锦绣宫,就看到周宜妃身边的百灵姑姑等在宫门口。
    百灵比周宜妃要沉稳得多,也更懂得审时度势,她一见面就福了福,道:“有劳姜昭仪走这一趟。”
    姜云冉笑道:“无碍,宜妃娘娘和明宣可好?”
    百灵也说:“都很好,就等昭仪娘娘来了。”
    两人一路绕着回廊往正殿行去,路上,姜云冉发现整个锦绣宫的宫人都一丝不苟,恭敬有加。
    侍奉周宜妃,看来需要万分用心。
    待踏入寝殿,姜云冉立即感受到一股闷热来。
    此时她注意到锦绣宫正殿门窗紧闭,明明已经到了温暖的早春时节,似还怕冷一般,并未开窗通风。
    她记得景明宣因为身体孱弱,一直居住在正殿,并未单独搬离。
    这样看来,景明宣的身体,怕是尚未痊愈。
    周宜妃正坐在主位上,见姜云冉到了,也淡淡颔首:“你来了,坐下说话吧。”
    姜云冉福了福,在一侧落座,道:“今日臣妾前来,是为处置韩才人和冯采女挪宫一事,娘娘可还有其他吩咐?”
    周宜妃摇了摇头。
    百灵上了茶水,就乖顺退了下去。
    这时周宜妃却站起身来,往东配殿行去。
    不多时,她抱着景明宣踏出碧纱橱,面容也比方才柔和许多。
    景明宣身上裹着小斗篷,看不清面容。
    周宜妃难得给景明宣取下斗篷,对他道:“明宣,见过姜母妃。”
    姜云冉觉得稀奇。
    周宜妃轻易不让外人见景明宣,今日却把孩子带出来给她见礼,不知所为何事。
    不过她也没有表现出来,只笑着起身,来到两人面前。
    相比之前那次请安,景明宣看起来并无变化,还是那副病弱消瘦的模样。
    姜云冉注意到,景明宣头发越发稀疏,几乎都要掉没了,更显得他一双眼睛滚圆,看起来让人心惊。
    她没有对此表现惊骇,只伸出手,对景明宣笑了一下:“明宣,姜母妃抱抱你可好?”
    景明宣见过姜云冉许多次,却还是害怕,往母亲的怀里缩了缩。
    周宜妃立即阴沉下脸来。
    姜云冉都有些无奈了。
    周宜妃一会儿满脸慈爱,一会儿恨铁不成钢,这情绪变化太快,便是个健康的孩子,怕也养不好。
    稚子无辜,姜云冉还是很心疼孩子,便伸手直接把景明宣抱了过来。
    万幸的是,景明宣没有哭闹,也没有反抗。
    在他成长的过程里,每天都有无数人伺候他,他并不会太过抗拒。
    孩子瘦小的身体乖顺依偎在姜云冉怀中,很轻,犹如怀抱一团云朵。
    景明宣身上没有其他孩童浓厚的奶香味,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,那是娘胎里带来的,挥之不去的药味。
    姜云冉第一次这样抱孩子,心里莫名生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慈爱来。
    这让她脸上不自觉浮现出笑容,眉眼都柔和下来。
    尤其景明宣还这样乖巧,很自然把小脑袋靠在她肩膀上,又软又可爱。
    周宜妃看着她的面容,慢慢卸下心防。
    她轻声开口:“他很乖的。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她又苦笑一声:“有时候,我还嫌他太乖,这样以后长大了,可要被人欺辱。”
    景明宣安静缩在姜云冉的怀抱中,他一动不动,是最乖巧的玩偶。
    姜云冉轻轻拍着他的后背,力道温柔,让景明宣的眼眸慢慢合上。
    他听不懂母亲说的那些话,却能感受到温暖怀抱的安慰。
    周宜妃的声音戛然而止。
    她看着熟睡的孩子,最终没有再多言。
    很快,奶嬷嬷就上前来抱走了熟睡的景明宣。
    姜云冉和周宜妃回到椅子上落座,百灵姑姑沉默合上了殿门。
    一瞬间,原本还算明亮的正殿陷入黑暗之中。
    姜云冉端起茶盏,她抿了口茶,才说:“不会有人敢欺负他,娘娘多虑了。”
    周宜妃却冷笑一声。
    那声音里的冷漠和嘲讽清晰可见,却不是针对姜云冉。
    “我知道,你今日来不仅要盯着她们挪宫,还要问我究竟为何。”
    姜云冉轻笑一声:“娘娘既然知晓,臣妾便不多言语,娘娘直接告知便是。”
    周宜妃垂眸看向她,依旧是那副不耐烦的凌厉模样,但若仔细看她眼眸,却已经少了曾经的戾气。
    或许,大皇子的好转,卸去了她的脾气,让她的心也跟着安然起来。
    姜云冉平静回望她,等待她的“真相”。
    两人对视许久,最终,是周宜妃先开了口。
    “前几日,韩才人来寻我,说有件事一直藏在她心里,她想告知我真相。”
    姜云冉不由自主坐直身体。
    周宜妃的声音微微颤抖起来,她努力压抑着情绪,不让自己失控。
    “她说,她知道明宣为何生来体弱多病,也知晓我之前为何情绪失常,暴戾乖张。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周宜妃深吸口气,缓了缓情绪。
    又过了一会儿,她才微微哽咽地开口。
    “她说,害了我们母子的,就是我父亲当时送入宫中的莲花琉璃茶盏。”
    这个物件姜云冉是听说过的,但从何处听说,姜云冉已经不太记得。
    她略一思考,才隐约想起曾经有一次闲谈,就是韩才人同她说的。
    当时韩才人此言,是为了告诉她周宜妃大方宽和,对她极好。
    时过境迁,现在回忆起来,姜云冉已经无法想起当时韩才人的表情。
    她只知道,这一套茶盏极为名贵,若非周家贪墨巨甚,否则根本无法得到这一套珍贵宝物。
    现在周宜妃和大皇子的弱症,居然与这套茶盏有关吗?
    姜云冉有些不解。
    周宜妃说:“我也觉得她信口开河。”
    周宜妃笑了一下,说:“想来你也看出来,她如今又有了新的靠山,我这里庙小,容不下她这尊大佛,我以为她只是胡说八道,想要借此离开锦绣宫。”
    周宜妃这样一说,倒也的确如此。
    之前她虽然从德妃的灵心宫来到宜妃的锦绣宫,但却是因为得罪了德妃,德妃见她不喜,这才打发出来。
    周宜妃那时刚有孕,并未发病,人也还算和善,因此就收留了她。
    如今想来,那时候的韩才人就是人往高处走。
    德妃是得势,可周宜妃却有孕,当时的锦绣宫是比灵心宫是更好的去处。
    如今周家败落,周宜妃身上无利可图,韩才人想要离开也无可厚非。
    更凑巧的是,景华琰偏巧把她安排进了如今红红火火的绯烟宫,可不是越走越高,越过越好?
    周宜妃会那样“误会”韩才人,也情有可原。
    “事关明宣,姐姐还是不敢耽搁,立即就调查起来?”
    姜云冉虽然是疑问,语气却很笃定。
    周宜妃叹了口气,说:“正是如此。”
    “当时韩才人同我说,她如今很是喜欢明宣,见明宣一直病殃殃的心里过意不去,她原本想等一切尘埃落定才同我说实话,但时间拖得太久了,她不敢再继续等下去。”
    这话里就很有深意了。
    周宜妃继续道:“她说,那莲花琉璃茶盏是用特殊工艺烧造的,越是清透明亮,越是声音清脆,越蕴藏剧毒。”
    剧毒?
    姜云冉若有所思。
    周宜妃见她也有些意外,说:“我也很不解,但韩才人说,一般用这种器皿饮水吃茶久了,很容易脱发虚弱,夜里无法安眠,脾气暴躁多疑。”
    “大人还好一些,久之不用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,但孩子……”
    “孩子天生体弱,根本抵抗不住,即便停止继续使用,也不会痊愈好转。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周宜妃有些哽咽:“我的孩子,会重病缠身,年少夭折。”
    姜云冉听了心里一阵难过。
    对于景明宣的身体,景华琰一直非常在意,隔三差五都会同太医询问,看是否有治愈之法。
    奈何景明宣底子太差,太医翻遍了典籍,也无可奈何。
    这种娘胎里带出来的弱症,即便是太医,也难于登天。
    而现在,周宜妃却又说是娘胎里带的毒。
    姜云冉蹙了蹙眉头,她若有所思道:“也就是说,那一套茶盏是有人故意给的令尊,他知晓你喜欢,特地送入宫中,当时娘娘已经怀有身孕,日日用其饮水,不光自己中毒,连带孩子也胎里带毒。”
    周宜妃的眼底一片通红。
    她父亲不可能故意害她,周氏的荣辱都在她与明宣身上,因此那茶盏肯定是有人故意为之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