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第259章 大中始乱
    “放开我!!”
    “嘿嘿嘿……”
    初九入夜,由于叛军被讨平,松懈下来的四镇兵马也开始寻觅起了乐子。
    有的选择好好休息或踢球饮酒,有的则是前往四周祸害乡里。
    在这其中,负责外围侦查的塘骑无疑获得了更大的活动范围和空间。
    正因如此,他们往往分出两三人在外侦查,其余人走入乡村寻欢作乐,凌辱民女更是常态。
    但凡有人不愿,当即将其打作叛军余孽,抓捕为奴。
    正是因为松懈的军纪,致使了今夜官军防守格外空虚。
    一千五百精骑勉强能布防军营南北十里,崔屿、蒋系等人自然知道官兵的行径,但对于他们来说,适当让兵卒放松放松也是应该的。
    倘若惹恼了牙兵牙将,再引起一场兵变就不好了。
    在他们的纵容下,此夜军营四周寻欢作乐的官兵不在少数。
    时间推移,夜色渐深……
    随着营盘的寻欢作乐声渐渐变小,时辰已经来到了丑时(1点)。
    在所有人都无比困乏的时候,嗡嗡的声音却从北边一路南下。
    听到这些声音的外围塘骑本以为是苍蝇蚊子,但片刻后这些塘骑从睡梦中惊醒,下意识拿起木哨吹响。
    “哔哔——”
    刺耳的哨声本该呈阶梯传向中军,但不知是某处环节出了问题,哨声并未快速传回军营,而是吹响了无数阵后才得到回应,向南传递。
    “嗡隆隆……”
    “敌袭!!”
    “敌袭!!”
    沉闷的马蹄声从北边传来,临汾南部军营内乱成一锅粥。
    有人喝醉未醒,有人睡眼朦胧,还有人被突如其来的哨声吹出噩梦,忍不住叫嚷。
    这种叫嚷在军营内此起彼伏,但很快便被经验老道的牙将们喝止镇压,这才未能引发营啸。
    “穿甲!都穿甲!”
    “窸窸窣窣……”
    “敌袭穿甲!”
    “哔哔——”
    叫骂声、甲片声、木哨声……
    各种声音在耳边回响,所有人紧急穿甲,哪怕是那些已经醉醺醺的兵卒也手忙脚乱的爬了起来。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!”
    “哪来的敌袭?”
    崔屿穿着中衣,披着大衣便走出了牙帐,而军营内乱作一团,所有人都跑出帐篷相互穿甲。
    在混乱的环境中,军营北方的木哨声越来越近,临时凑起来的甲兵被指挥向北边驻队。
    可是局势太混乱,帐篷与帐篷之间到处都是穿甲的官兵,根本做不到预期那般快速前往北边驻队。
    “嗡隆隆……”
    沉闷的马蹄声在北边作响,数千骑兵举着火把冲向营盘。
    “列阵!!”
    军营北边数百名甲兵试图依靠军营外围的木栅栏、拒马来御敌。
    然而面对他们的列阵,数千精骑却绕着军营驰骋起来。
    就在越来越多甲兵向北边聚集的时候,这数千骑兵张弓搭箭,朝着军营内放箭。
    火箭如雨,瞬息之间落入营盘之中,点燃帐篷、草垛等物,火光冲天。
    即便官军守住了营门,避免被精骑突入营内,但冲天的大火让营内更为混乱。
    “出营!结阵!”
    崔屿、蒋系、郑助、马明光等人各自节制本镇兵马,向北门突围。
    两千余甲兵率先冲出营门,在营门外列阵御敌。
    “这是被击溃的叛军精骑?!”
    “不对,数量怎会如此之多!”
    崔屿错愕,蒋系见状也急忙道:
    “他们放火箭将我们从军营内驱赶而出,肯定是为了突袭我们。”
    不等他话音落下,崔屿连忙下令:
    “结六阵,阵脚不要乱!”
    “接应营内兵卒出营列阵!”
    在崔屿的指挥下,先走出军营的甲兵开始结阵,但更多被困在军营内的官军则是遭受着火焰与箭矢的威胁。
    “额啊!!”
    “灭火!”
    “不要管火势,从北门出营!”
    “北门人太多了,往东门突围!”
    “不要挤!”
    “救我……”
    冲天的火光下,有人被困而活活窒息而死,还有的死于践踏中。
    成批的官军逃出军营,除了少量官军穿戴甲胄,其余大部分都没有着甲。
    正因如此,早就在外等待的王守文当即下令:“放箭!”
    箭如雨下,那些没有着甲的官军被天平精骑射杀。
    对于那些试图结阵的官军,天平精骑更是短兵交击,在其阵未能结成时破阵践踏。
    “额啊……”
    “唏律律!!”
    “嘭……”
    军营四门中,除了北门外的数千甲兵在崔屿的指挥下稳住阵脚,其余东西南三门逃出的官军在王守文的扰乱下,犹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,被天平精骑轻易收割。
    “李承勋这狗鼠辈!安敢欺我!”
    看着大火冲天的军营,崔屿破口大骂。
    “眼下当务之急是结阵自守,向讨击使求援!”
    监军马明光连忙催促,而崔屿见状立马指挥大军结大六阵固守。
    由于大军混乱,他们身边骑兵数量不多,加之南边全是叛军精骑,因此崔屿没有着急派出精骑。
    “放箭!”
    “举盾!”
    一攻一防,箭如雨下。
    蒋系、郑助等人在亲兵护卫下,狼狈躲避箭矢。
    “待撤回临汾,我必弹劾此獠!!”
    “李承勋这叵耐杀人的田舍汉!”
    二人破口大骂,但却无济于事。
    一万八千余兵马,竟因李承勋之军情而折损数千。
    四人仕途因李承勋假传军情而毁,局面已然不死不休。
    “吁……”
    “节帅,官军在北门结阵,兵马不少于万人!”
    “节帅,我们是否要伺机冲杀?”
    厮杀数阵后,官军军营除北门外,已然尸横遍野,鲜血注洼。
    王守文气喘吁吁勒马停下,他身旁几名兵马使纷纷作揖汇报情况。
    闻言,王守文略微思考,随即抬手道:“不管他们,先派人护住渡桥,待军营中大火熄灭,俘获甲胄与钱财往沁水撤去!”
    “是!”诸将纷纷应下,随后眼看着大火渐渐熄灭,当即将被大火融化的那些金银铜钱尽数运走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保全完好的甲胄也被俘获,纷纷装上挽马车后带走。
    渡过蒲水后,王守文命人斩断崔屿等人修建的浮桥,留五百甲兵护送挽马车向南行军,他自己亲率剩余两千多精骑向东南直奔翼城而去。
    待到天明时分,崔屿与蒋系、郑助、马明光等人派出数百精骑,确认王守文撤走后,这才整顿兵马,派人收敛被袭杀将士尸首。
    “杀!!”
    正午时分,翼城地界上数千骑兵交缠一处,来回拼杀。
    “叛贼何走!”
    李执义率一千八百余精骑与一千四百余名天平军精骑纠缠交战。
    吴煨、朱淮担心李执义后方有追兵,只能边战边撤。
    随着他们渐渐靠近翼城,翼城城内的六百河中马步兵也乘马出城,列阵翼水(浍河),背靠渡河木桥。
    翼水为蒲水支流,水宽七八丈,如今结冰不过三五日,冰层并不算厚,想要不染湿身体渡河,唯有经此木桥渡河。六百马步兵下马结六阵,将木桥层层守卫。
    边打边撤的吴煨、朱淮见状,当即顿感上天无门,入地无路。
    “娘贼的,与这群狗官兵拼了!!”
    吴煨知晓本部已经是疲惫之师,自然无法冲过六百马步兵所结六阵。
    既然如此,那还不如驻马与身后的追兵交锋,多少一名官军算一名。
    “驾!杀……”
    吴煨催促战马,举枪朝着李执义等天雄精骑杀去。
    瞧他率领六百多天平老卒杀去,朱淮却止步不前,眼见四周五百多胡骑动摇,心里不免活络起来。
    “倘若负隅顽抗,我朱淮今日恐怕要葬身此处。”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何不率军杀了这吴煨,以此将功补过?”
    想到这里,朱淮当即就准备集结河中胡骑动手。
    不曾想,不等他动手,西北方向便出现扬尘。
    “援军吗?”
    朱淮将手握紧长枪,然而不等他动手,便见打着天平旗号的骑兵从扬尘中冒出头来。
    吴煨欣喜若狂:“王郎!!”
    “弟兄们,王郎来了!”
    吴煨叫嚷,四周天平老卒士气一震,而朱淮也连忙收起心思,叫嚷道:
    “杀退官军,拿下翼城!!”
    “杀……”
    一同动摇的胡骑们眼见王守文率军到来,当即佯装坚定,纷纷朝着天雄军精骑杀去。
    天雄军的骑将李执义见状,当即调转马头:“撤!撤回曲沃!”
    霎时间,双方角色转换,天雄军成了被追击的一方。
    天平军会师追击书吏,天雄军落马死者数以百计。
    独守木桥的河中马步兵见状连忙往翼城撤退,但是却被王守文注意。
    王守文率军调转马头,将翼城马步兵连杀三阵,仅有百余人逃入城内。
    不等城门关上,王守文率军冲入翼城,将翼城官兵尽数捕杀,劫掠翼城府库及城内富户。
    “我只给四个时辰,四个时辰后,大军立即动身前往沁水!”
    “是!”
    王守文在城内街道上对身旁将领吩咐,随后调转马头看向吴煨。
    “大郎……”
    “王郎,我…我无能!”
    吴煨眼见能够休息,当下便低头对王守文认错。
    王守文见状询问过程,尽管对于吴煨丧师九千的结果有些不满,但毕竟是他在战前让吴煨率老卒出逃,因此他只能压下不满情绪,安抚其道:
    “此事是我交代的,自然与你无关,你不必自责。”
    话音落下,他看向朱淮说道:“你能率军突围而不变,我果然没看错人。”
    夸赞之后,他不等朱淮开口,便与二人交代道:
    “眼下尔等败亡消息,应该才传遍四周不久。”
    “趁此机会,我军收没翼城财物,一鼓作气冲入河阳,不给河阳集结兵马的机会,走入魏博,以钱帛贿赂魏博境内卫州刺史,趁机走入天平!”
    “眼下河南饥民甚众,只要我等散发钱粮,必然能聚集兵马,拿下郓州。”
    “届时再向朝廷请表,不怕朝廷不同意!”
    王守文还是想着坐大后向朝廷请表,而这也是安史之乱后,诸镇牙兵心里对出路的大概想法。
    见惯了河朔、淄青等镇牙兵驱逐节度使后请表留后的戏码,王守文也以为朝廷会以自己为郓州刺史为结果,将这场闹剧结束。
    在他这么想的同时,位于正平县的李承勋也才刚刚得知昨夜的临汾之战,也知道了崔屿等人对他的弹劾。
    “荒唐!叛军已经被我讨平大半,不过千余骑兵,如何能突袭临汾?!”
    正平县衙内,李承勋生气拍案,但心底却隐隐后怕。
    他想到了拓跋思恭昨日的那番话,因此连忙看向拓跋思恭:
    “拓跋头领,你昨日说阵上军马、乘马数量不足,可是真的?”
    “估计是末将看错了……”
    拓跋思恭当然不可能承认,如果他承认了,那岂不是坐实了崔屿等人的弹劾。
    “哼!这崔屿坐拥万八精锐,竟然被不足千余叛军残寇所袭,如今还想把战败之因推到本使头上!”
    李承勋冷哼一声,反驳了崔屿口中,北边有数千叛军精骑的言论。
    不过他也知道,叛军估计还有精骑藏匿于他处,不然自家侄儿还在追击的贼军精骑,为何会突然从翼城方向出现在北边的临汾方向。
    只是这种事情,他自然是不能承认的。
    他已经向长安发去捷报,倘若崔屿此言坐实,那他先前的捷报就成了笑话。
    李承勋的想法还没有落地,衙门外便响起了急匆匆的脚步声。
    不多时,王重荣带着一份军情走入衙门:“讨击使,曲沃传来军情,请您阅览!”
    “交上来!”
    得知曲沃传来军情,李承勋心里渐渐不安。
    果然,当军情被他打开,其中内容便是李执义讲述了率军追击叛军精骑,然后被北边出现的精骑夹击的事情。
    不仅如此,翼城被叛军攻破,城内情况不明。
    李承勋脸色难看,随后当着众人面将军情丢入香炉中焚毁。
    “李执义传来军情,有千余精骑从临汾杀来,与叛军余寇合兵后将其击退,翼城被攻破。”
    他隐瞒了北边那支精骑的数量,只有这样,才能让他在正平打出的大捷看起来分量沉重,不至于把报捷闹成笑话。
    “叛军如今聚集两千余精骑于翼城,恐怕走向沁水,走入河阳镇。”
    “王牙将,你派轻骑走绛县前往河阳镇,请河阳韦节度使阻拦叛军前往河南道!”
    “末将领命!”
    王重荣眼神闪烁,随后作揖退出衙门。
    在他离去后,拓跋思恭见状询问道:“讨击使,朝廷并未准许我们进入河阳,您看……”
    “我现在就向朝廷请表!”李承勋连忙解释,随后手写奏表,派人送往长安。
    在奏表送往长安之余,翼城的王守文果断率军走入泽州,进入河阳镇。
    因为并未得到讨击平叛的旨意,泽州刺史并未出兵阻拦,而是加急将军情送往孟州。
    河阳三城节度使乃是深受皇帝信任的韦澳,他于去年被外派河阳,担任河阳三城节度使、孟泽怀等州观察使。
    消息送抵孟州河阳时,韦澳还在理政。
    “不是说叛军被讨平了吗?”
    韦澳抬头质问眼前人,河阳左厢兵马使闻言作揖道:
    “昨日送来的消息中,确实说叛军在正平惨败,已经被朝廷讨平。”
    “只是不知,这被讨平的叛军为何会出现在我河阳。”
    见兵马使这么说,韦澳当即起身来回渡步。
    “王兵马使以为,本使是否要率军讨平叛军?”
    “这……”王兵马使见状迟疑,随后作揖道:“末将以为,不如请示朝廷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韦澳闻言皱眉沉默片刻,接着询问道:“叛军如今到哪了?”
    王兵马使不敢怠慢,当下解释道:“叛军已经抵达沁水,并未与我军为难。”
    “李讨击使已经在往翼城集结兵马,看样子是准备等到朝廷旨意,随后入境河阳讨击叛军。”
    李承勋讨击叛军的范围在凤翔、邠宁、泾原、河阳、天雄等镇境内。
    如今叛军走入河阳,他自然是要请示朝廷的。
    尽管这样做很耽搁时间,可规矩摆在这里,倘若他不遵守,未免会闹出事情来。
    按照规矩,韦澳也可以讨击叛军,但若是交战不利,朝廷是不可能为河阳镇表功的。
    正因如此,王兵马使才不愿意与叛军为敌,而是想着趁早驱赶叛军前往魏博或义成等镇。
    王兵马使不愿意与叛军交战,韦澳一介文人,自然是没有领兵打仗能力的。
    倘若折损河阳镇兵马,那他的仕途恐怕也就止步于此了。
    想到这里,韦澳沉吟片刻后,还是对王兵马使开口道: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本使立即向朝廷请表,劳请王兵马使派轻骑侦查叛军动向。”
    “使君放心,末将定不辱命!”
    王兵马使闻言也松了一口气,随后在韦澳示意下走出衙门。
    不过等他走出衙门,走上马车后,他却对车夫吩咐道:
    “派人告诉天平军的叛军,趁朝廷旨意下来前,尽早离开河阳镇!”
    “是……”
    车夫应下,随后驾车护送王兵马使回家,再派轻骑传出消息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王守文等人也急忙向东行军,准备穿过泽州后,派人贿赂魏博镇卫州兵马后走入郓州。
    (本章完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